9、抵御春困有妙招 “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生活节奏要有规律,不要三天两头熬通宵、睡觉时间时早时晚。饮食忌过饱,一日三餐不要吃得太饱,否则胃过度膨胀,人容易犯困。 10、多吃甘温之品 中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删甘,以养脾性”。那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的时候,肝气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难呈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保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性温味甘的食物: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食如牛肉、鲫鱼、鲈鱼、黄鳝。 11、尽量少在外面用餐 在家吃,比外面的食物要干净很多而且又卫生。特别是春季目前所显现的新型禽流感H9N2病毒,最近在外面一定要少吃家禽类的食物,如鸡、鸭等由于来路不明,再加上没有检疫的话,是很容易感染到病毒。 12、启动身体的引擎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阳气下降,春暖花开之时,正好可以重新补充身体的阳气。起早运动,舒筋活胳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最适合与家人、朋友一起去赏花踏青,游山玩水。需要提醒的是,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最好结伴而行,有慢性病的人和老人进行爬山、骑车等活动时应量力而行,过敏体质的人要做好防护措施。 13、避开环境的湿气 春季的空气相对较潮湿,而如果长时间生活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减少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尤其是对湿气敏感的人更要小心。尽量减少雨天外出,不要穿潮湿的衣物等,洗澡后要及时擦干水分,吹干头发。室内要尽量保持干燥,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14、雾天不宜锻炼 春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的热潮中来,但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15、保持心情舒畅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等。因此,春季养生要不怒。 16、过敏者最好离花粉远点 春天里应尽量少到鲜花盛开的地方,避免接触到花粉。出门最好戴上纱巾,避免接触到柳絮或杨絮。有风的天气出门最好戴口罩,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如有沙尘、浮尘或阴霾天气)最好不要出门,出门也要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如果要到户外锻炼,最好选择早晨或者雨后空气比较好的时候。 春季养生三大禁忌 1、一味以形补形 中医讲究以形补形,很多人便认为春季适合养肝,吃些动物肝脏。吃动物肝脏对健康有一定益处,还可改善眼花以及夜盲等眼疾。但是动物肝脏脂肪含量高,甚至暗藏多种毒素,容易加重肝脏负担,因此并不建议经常使用。可以吃些应季的野菜,如马齿苋、蒲公英等,有更好的保健功效,也不会增加肝脏负担。 2、暴躁易怒 很多人一到春天脾气就变得暴躁,经常发怒生气,情绪波动很大,这是因为春季肝火旺盛所致。中医认为"怒伤肝",经常发怒肝脏容易受损,会导致肝功能下降,因此春季养生要避免暴躁易怒。如果压力较大,可以多和亲人朋友倾诉,将心中苦闷发泄出来,情绪也能得到放松。 3、一犯"春困"就睡 立春之后,气温逐渐转暖,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引起大脑缺氧,所以会有春困表现,但一困就睡,却不利于健康。睡觉时间过晚会导致脑部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抑制大脑皮层兴奋度,会出现越睡越不醒的现象,导致身体更加疲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