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频道

艾灸的历史渊源(4)

俱盛者、阳盛亢热及息积等。《黄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灸疗法的基础。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以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尽管针灸条文不多,其中《伤寒论》载灸疗7条,《金匮要略》2条,复出2条,实为7条,但是,对灸疗的应用和禁忌症有所发挥。在应用上,仲景指出灸疗宜于三阴经病,或于少阴病初起,阳虚阴盛时,灸之以助阳抑阴;少阴下利呕吐,脉微细而涩时,升阳补阴。或厥阴病手足厥冷,脉促之证,灸之以通阳外达;脉微欲绝者回阳救逆。灸疗禁忌范围则包括太阳表症、阳实热盛、阴虚发热等。这些,对后世医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伍新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科

大家都在看
猜您喜欢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