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频道

两则日记解读美女揪痧(3)

发表时间:05-23 15:21:29

揪痧的操作方法

1、客人坐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

2、按摩师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此时常发出“嗒”的响声,“揪疙瘩”之名即由此而来。夹揪时要随夹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到组织间,造成局部瘀血。

3、一般在局部夹揪2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如病症较重,夹揪的力量可以加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

由于夹揪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引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此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等处如上呼吸道感染、咽部疼痛、声音嘶哑,常在颈前皮肤揪痧。局部揪红后,患者即可感到咽部清爽;头痛可在太阳穴处揪痧,也可同时选用颈项、眉心、肘弯、腘窝等处;胃肠机能紊乱多在腹部揪痧;腰背痛可选疼痛最明显处揪痧。

揪痧注意事项

1、痧痕一般5~7天自动消退,在前一次揪痧所留下的痧痕没完全消退前则不要急于再揪,这样容易使痧痕长时间不消退,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2、揪痧时和刚揪完痧后揪处皮肤会出现火辣辣的疼痛感,并且痧条摸上去会有鼓鼓的感觉,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3、一般发痧严重者痧条会出现紫黑色的泡。

上面的两则美女揪痧日志希望可以让大家加深对于中医揪痧的认识,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揪痧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揪痧的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请关注指尖健康刮痧拔罐频道。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猜您喜欢
全站热搜